发布时间:2012-10-29编辑: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近日,武汉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出台。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以下简称《振兴计划》)、《武汉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武汉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其中计划提出的到2016年武汉文化产业总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的宏伟蓝图更是让业界兴奋不已。
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有望成为武汉市下一个千亿级产业。截至目前,武汉共有钢铁基地、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光电科技四大千亿级产业,文化产业晋升千亿级将进一步明确其战略主导性定位。
2016年增加值突破千亿
《振兴计划》提出,到2016年,武汉文化及相关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高于30%,成为全市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该计划明确了以上文件所提文化产业概念的八大产业门类:创意设计、传媒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动漫游戏、演艺娱乐、艺术品业、现代会展。
与这一宏伟目标相对应的则是具体的政策支持,据了解,此次文化产业振兴相关计划中共有约30条政策意见,其中包括财政税收、投融资、资产土地、文化人才等多个领域。更为具体的是,武汉市拟由财政出资设立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市场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提供资助,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品牌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会议上强调文化产业的覆盖领域尽可能更广泛,但文化产业的规划要进一步资源聚焦,对重点区域、特色产业和优势项目要进一步集中优势力量予以支持,打造一批叫得响的优质文化品牌,增强武汉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据悉,2011年武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78亿元。目前武汉已形成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洪山创意大道集聚区、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等十几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600家,8万多人在文化产业就业。其中最具特色、最为突出的是动漫产业,目前武汉动漫企业达到150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企业总产值达26.8亿元,动画片年制作能力达2.5万分钟。
目前武汉文化产业发展并不充分。根据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2011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海峡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排名中,上海、北京、杭州位居前三,武汉无缘前十。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将如何促进武汉文化产业发展?记者近日就此走访了相关文化产业企业、文化产业研究专家等。
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原创
“听到这个振兴计划,我们很振奋,银都文化将通过打通产业链、坚持原创性在这3000亿元的大蛋糕中分到一定比例。”武汉银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杭军告诉记者,武汉市这一举动符合结构转型和产业调整的内在要求。
昨日,记者采访关杭军时,他正在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暨厦门国际动漫节。
培育新的低碳经济增长极
关杭军认为,此振兴计划不仅为武汉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在培育武汉一个新的、低碳的经济增长极。
在诸多利好消息中,关杭军最看重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因为文化产业的优秀项目由于产业特征,项目投入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资助能够有效解决企业资金流转问题,确保优秀项目的正常运转。
2011年,银都文化创作出品了长篇动画系列剧《家有浆糊》第一季26集,该剧于12月底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凭借其轻松幽默、贴近生活的风格,受到广大观众喜爱。该剧接连拿下“武汉市2011年度优秀动漫创意作品大奖”、国家广电总局2012年度第一批优秀国产动画片等多项奖项。更为难得的是,该剧斩获第二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动画片奖。这是我国国产动画片首次获得该奖项。
“《家有浆糊》至今已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等百家电视台播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提升了我省在国内动漫行业的地位。”关杭军透露,《家有浆糊》第二季、大型汉味动画系列剧《哈萝早点乐》正在制作当中。
彻底打通动漫产业链条
动画制作只是银都文化动漫产业链上的一环,关杭军认为,只有把动漫产业链条彻底打通,企业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综合优势。“公司旗下有漫画原创杂志《淘漫画》,其为动漫影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原创内容支撑,而动漫影视剧的热播,又反过来促进漫画书刊的销售。漫画与动画的热销,能够有效带动动漫衍生品的发展和提升动漫形象的认知度,三者的融合进一步促进产品销量。”关杭军表示,在本届文博会中,银都文化的动漫衍生品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响。除此之外,武汉银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华中动漫新技术研创中心,打造动漫云技术服务平台。
尽管企业发展比较顺利,但是在参加此次文博会时,关杭军在仔细观察台湾文化产业企业的展台后明显地意识到了差距。本届文博会,台湾有800多家文化企业报名,因展位原因有500家企业参会,且参会单位多为中小企业,带来的产品创意新颖、契合市场需求。而大陆的参展企业展台宏大,以形象展示居多,产品推介力度相对较小。“这就是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别,台湾的企业更有市场意识、产品意识,而大陆很多企业依然停留在形象宣传的层面上。”关杭军说。
对于武汉的动漫产业关杭军还有另一份期待,他希望这个产业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师。
以“武汉・中国文谷”叫响品牌影响力
“武汉的文化创意产业拥有很好的资源禀赋和人才资源,但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姚伟钧早在10年前就开始关注研究武汉文化产业,他认为不管是具体企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文化产业目前在江湖上难有一席之地。
他建议,以“武汉文谷”为概念打包宣传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只有文化产业整体市场的繁荣才有企业的发展机遇。“光谷为武汉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品牌宣传,我相信文谷也可以,武汉至少可以打造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聚集地,一方面吸引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向国家申请有关政策优惠。”
尽管武汉人才总量相对充足,但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姚伟钧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专业出身,并且拥有系统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
据了解,“武汉・中国文谷”是湖北省、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实验区,其创意自2007年提出,随后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商标获批。“武汉・中国文谷”被纳入《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省政府文件要求“重点支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武汉・中国文谷创意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