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长三角联盟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微博
行业动态

徐汇区文化创意产业概况(2011年)

发布时间:2012-01-19编辑: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文化产业首次被列入徐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五项框架,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的第一年。根据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部署和区政府的产业工作安排,今年徐汇区文创办的工作着力在理顺机制、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和推进重大项目等方面下功夫,为“十二五”徐汇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区文化软势力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文化产业首次列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服务业优势行业,予以重点推进。今年3月,为更好地对接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的职责任务,徐汇区调整、建立了徐汇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由区长过剑飞担任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赵惠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章卫民,副区长周秀芬担任副组长,区府办、国资委、发改委、规土局、房管局、商务委、科委、文化局、旅游局、财政局和人社局的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文化局。领导小组成立后,在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区委、区府分别召开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化工作专题会议,明确了由区委宣传部牵头文化产业的工作机制,并正在着手加强统筹机构,完善推进机制。

2、梳理政策,完善措施,加大了财政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
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招商中心等部门对我区“十一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进行了梳理,制定了《徐汇区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意见(试行)》(徐府发[2011]22号)及实施细则,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金融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服务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园区、楼宇等各类产业载体的扶持政策,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制定《徐汇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资金来源和使用原则、部门和监督制度、支持对象及使用范围、预算管理、支持方式和额度、申报审批流程、绩效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修订《徐汇区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管理流程及标准文本》,完善细化扶持项目的申报与受理、扶持项目的评审、扶持资金的审定与拨付、扶持项目的跟踪管理、扶持项目的中间阶段考核、扶持项目的验收考核、扶持项目的后评估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责任。同时,加大财政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力度,设立徐汇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推动徐汇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3、编制规划,完善统计,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课题调研,在领导小组副组长、区委宣传部长章卫民的带领下,徐汇区联合市科委、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等,开展了《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区域文化体制创新研究》重大课题的研究,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走访了区域内2577创意大院、X2创意空间、尚街、西岸、D1国际空间、SVA越界等创意园区,认真开展调研,调查梳理情况。二是积极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委托相关机构开展区域文化产业调研,形成相关分析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徐汇文化产业定位、产业发展功能区的具体方案及政策建议和发展模式等。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正在修改完善中。三是调整统计监测,建立区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按照本市公布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范围、统计指标口径,提高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信息收集和监测分析的科学性,及时、准确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四是编制《上海市徐汇区投资环境研究报告》,积极宣传投资环境。

4、注重载体,聚焦重点,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管理和功能。开展年度产业园区星级评定工作,涉及园区26个。据统计,已经投入正常运行的28个创意都市产业园,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至2010年底,入驻企业1487户,单位面积产出47250元,单位面积税收2049元。二是跟踪推进各类平台项目等载体建设。组织完成了暴雨信息科技公司“Fone网络游戏公共引擎软件及封装模块服务平台”项目的审计、验收工作;完成了水木动画公司《延河湾》剪纸动画片项目、上海电子艺术产业基地项目、汇付天下有限公司“汇付天下中间帐户支付结算系统(ET360系统)”等项目的跟踪和评估验收工作。《延河湾》新农村建设剪纸动画项目作为徐汇区与延安市的合作交流项目,促进了东西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该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安剪纸)进行二次创造,不仅培养了一批剪纸动画制作专门人才,搭建了剪纸动画制作资源库平台,而且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的先河,基本完成了建设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海电子艺术基地园区运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收租金的管理模式,入驻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对接关系,除了精心打造上海电子艺术节的平台,还先后参与了2009年建国60周年展、澳门十周年成就展、世博会公众参与馆等重大项目,开发了互动导览牌、互动触摸柜台等产品,并已推向市场,有了定点生产车间,还承接了人民日报数字阅报览等项目,完成了入住率、产业集聚度、入住企业属地率等考核指标,基地税收也已超过300万元。重点跟踪及协调了智库(解放报业仓库项目)、酷贝拉项目、易园项目和华泾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等项目。三是积极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大力推动国家级音乐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在徐汇落地,在市委宣传部的牵头协调下,文化局、规划局、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国盛集团和区滨江公司数次进行了协商,并聘请加拿大KFS国际建筑事务所的傅国华博士对音乐产业基地建设进行规划。三家公司达成了合作共识,即以音乐创意为主题,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创造性利用为重点,构建功能整合,营销错位互补的公共文化空间。此外,积极做好朵云轩文化艺术中心、上海电影广场、滨江文化主题园等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

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要坚持把打造精品、塑造经典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以文化创意助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要发挥区域知识文化综合优势,整合区域内上海音乐学院、上影集团等多家市级文化单位和文艺团体的深厚人文资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资源,品牌文化企业的创新人才资源,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动合作机制,着力建设一流文化平台,集聚一流文化人才,打造一流文化创意产业。

1、提升现有文化产业发展能级。推进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发挥徐汇优势,继续加大电影制作、旅游会展、艺术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的能级提升,体现一流水准、一流品质。结合徐汇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区域现有文化产业园区的定位和规划,优化布局,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徐汇都市产业优质品牌。

2、统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发展。重点打造滨江、石龙路、龙华和徐家汇等四个区域,即滨江地区:依托滨江文化主题园、历史文化遗存保留、国家级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打造滨江地区音乐、演艺、电子艺术、休闲娱乐等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带;石龙路地区:打造以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漕河泾影视后期制作产业基地等为代表的石龙路地区电子艺术产业集聚区;龙华地区:抓住龙华地区综合改造契机,以朵云轩文化艺术中心为龙头,形成出版、艺术品拍卖、销售为一体的集聚区域;徐家汇地区:依托徐家汇商圈能级提升,通过盘活徐家汇区域历史文化遗存,结合气象博物馆、唱片展示馆、电影博物馆的建设和土山湾博物馆的升级改造,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3、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高雅文化和精品文化,积极发展高端演艺、高端展示、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数字娱乐、网络游戏、影视制作、电子出版、产品设计等具有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推进网络信息业,以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数字内容产业为主体,依托漕河泾开发区等园区,形成巨人(征途)网络、淘米网、上海腾讯科技、土豆网等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和网络服务等产业。重点推进艺术业,加大对原创艺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依托上影厂和上海京、昆、交响乐团等著名文艺院团,加大电影制作和艺术、演艺业的能级提升;加强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名人故居的综合开发。重点推进各类设计业,扶持发展设计工厂、尚街LOFT、文定生活等专业园区,加大对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等产业的发展力度。重点推进休闲娱乐业,依托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继续发掘历史人文资源,在武康路历史文化街基础上,继续改造衡山路休闲娱乐街、汾阳路音乐街以及东平路名人故居街等区域,形成体验经济。

4、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继续抓好新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根据新颁布的《徐汇区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意见(试行)》文件精神,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完善细化扶持项目审定、考核及验收评估,规范资金使用和投入流程。组织开展现代服务业企业认定。对已列入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的项目开展立项评审等。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区域创意产业园区的需求和特色,完善相应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帮助创意园区完善产业链的打造,促进文化创意企业自主原创、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品牌。

中心战略合作伙伴:上海汇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友情链接:中成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