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长三角联盟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微博
产业研究

保护文化遗产要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

发布时间:2012-10-26编辑: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古恪禮參觀大公報社的歷史圖片

「保护文化遗址除了要依靠一般的法律手段外,最好的办法是最大程度地使用它,把它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又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拥有丰厚的历史资源,如何有效地进行规划,找到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优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文化政策,寻求更多的投资,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是我们近年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月十二日,世界遗产研究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古斯塔弗森(Christer Gustaffson)教授自瑞典赴南京大学访问、途经香港时,就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研究文化遗产30年
与古斯塔弗森教授初次见面,用英文和他打招呼,他很幽默地从嘴里蹦出两个生硬的中文单词「你好」,随后礼貌地递上名片,除了英文名外,他还有个古朴的中文名:古恪礼。他笑着解释说,古、恪、礼三个字能透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表达自己对这种悠久文化历史的喜爱。

古恪礼是瑞典人,从事世界文化遗产研究近三十年,目前除了担任世界遗产研究院院长外,还兼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国际古蹟遗址理事会国际经济与遗产保护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兼评委,国际遗产管理杂志客座主编,拉维罗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北欧部长理事会成员,欧盟研究计划评估员和专家,曾获得瑞典文化奖章和波兰文化部长金奖。他在欧洲研究的一项文化遗址保护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最佳保护项目」的提名。

保护发展同时进行
古恪礼介绍,世界遗产研究院成立的目的在于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及文化遗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促进当地对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与研究,以及可持续经济的提升。

「世界遗产研究院好比是联系遗产研究专业领域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纽带,它提醒当地有关部门保护与发展要一同进行,它为历史文化遗址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他讲述了十多年前自己在瑞典建立的一个项目,让许多部门共同参与历史建筑的维护,培训建筑工人掌握修复遗址的技术,同时还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据了解,世界遗产研究院有着强大的专业团队,成员多是国际上较负盛名的在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学、管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教授。「我们会针对学员的工作性质进行专门的培训。在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培训时,我们主要教他们运用新的方法和工具来整合文化遗产的管理、促进经济增长,并培养他们创造力。」他说:「对于较年轻的学员,我们主要传授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包括传统的建筑知识,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方法,以及保护文化遗址的途径。」

古恪礼还表示,在提供培训时会向学员特别强调,文化遗址不但要保护,而且要作为基础设施,要全面考虑其新的用途、功能,开发新的活动项目。「我们为决策者提供培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从文化遗址中发现当地可以发展的文化产业方向,进而研究出相应的对策。」他认为,关键是要将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例如可以加进绘画、雕塑、文化表演等元素。

世界遗产研究院的总部位于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二○一○年在香港成立分院,并设为亚洲区总部。古恪礼虽第一次来香港,停留不到二十小时,但对香港连连称赞:「香港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环境宽松,所以当初选择将亚洲区总部设在香港的决定绝对是正确的。」他还介绍,世界遗产研究院还打算在中国内地、印度、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设立分院。

亚洲总部设在香港
目前,世界遗产研究院已与南京大学合作创办了文化创意和世界遗产高级公共管理硕士项目(EMPA),为有志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政府决策者提供专业的培训。古恪礼希望,世界遗产研究院与中国的合作越来越多,例如提供人才交换计划,建立硕士研究课程等。

在得知《大公报》今年迎来了一百一十周年华诞,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华文报章之一时,古恪礼建议,《大公报》与世界遗产研究院在未来可以加强互动,如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设立奖项,奖励在此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士。

中心战略合作伙伴:上海汇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友情链接:中成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