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长三角联盟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微博
产业研究

从上海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如何突破同质化迷局

发布时间:2012-10-25编辑: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2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89家市级创意产业园区,8500家企业入驻,上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突破同质化迷局,2011年取得1940亿元的经济增加值(户均2300万元)的好成绩。

从2004年起,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三批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批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一批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各地也雨后春笋般地建设了以游戏制作、动漫产业、艺术创意、影视创作、民俗公益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为主的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江浙等地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这其中,是否也面临着发展水平不均衡、商户集而不聚、产业同构的同质化问题显现?

近年来,多名专家纷纷呼吁产业园区建设亟待规范,以防遍地开花的产业园区有名无实成为变相房地产,或者恶性同质化竞争大量浪费资源。

作为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心的上海,如何在如此密集的业态下整合各类资源,从推动城市整体转型发展的高度做好统筹部署,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能级和经济推动作用?为此,笔者采访了上海市文广局负责文化影视产业的相关负责人,从上海市的一些做法感受到了勇于创新思路,以“腾笼换鸟”开辟新路径,以率先转型突破同质化迷局的发展脉络。

明晰职责在战略高度抓好全盘统筹
据了解,上海在考虑了商务成本和部分产业转型后的员工安置问题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创立了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模式,按照土地性质、产权关系、建筑结构三个不变的原则,通过老厂房改造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在快速的数量扩张和前期的“筑巢引凤”之后,上海在文化产园区的导向上,更加注重内在的发展质量,并逐步转型至以国家级产业基地为引领、不断增强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的新发展思路。

“市里有文创办,市里的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市委宣传部、文广局、经信委、出版局等成员单位就从各自分管统筹为全市的统一规划、审批和管理。”该负责人介绍道。

“成立文创办的目的是要在推动城市整体转型发展的高度,做好统盘部署,防止多头审批、同质发展和步调不一。我们这两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在现有的114家文化产业园区抓好质量提升。原则上,除了国家级的认定,我们已经不再审批新的园区挂牌。我们市一级重点工作是政策配套和规范管理。区一级集中精力抓好提升能级和规范管理”。

在市级层面,上海建立了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完善了文化产业的环境建设和成果转化渠道,建立并以文创发展专项基金资金支持的方式,提升了各类专业创意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效率。此外,该市通过《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法》、《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等园区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园区的认定标准和管理制度,形成“特色聚集、良性竞争、合作联动、分布合理”的新格局。

各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活水,除了规范园区管理,还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本区文化产业的品牌和龙头企业。其中,普陀区的扶持资金已增加到1亿元。各区立足本区资源和产业特色,以龙头企业打造园区品牌,通过关键时刻的“拉一把”,逐步实现现有入驻企业的优胜劣汰,腾笼换鸟,实现区内企业与其他区的产业差异化。例如,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各园区也通过规范自身管理,提升园区品质和入驻客户的层次。其中,徐汇区设计工厂、X2创意空间、虹桥软件园及静安区3乐空间产业园等园区的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重视平台从各个维度配套好功能服务
“在上海,通过规划布局、项目带动、园区集聚、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已形成相对完备的文化产业体系。相对完备和形成体系是上海的各个文化产业园区具备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容地应对主动选择客户和被客户选择。”该负责人自信地说到。“仅以收取租金和提供物业配套的初级服务只能带来低端和同质化客户。上海所搭建的文化产业共同服务平台,已经在全方位各个维度做好了配套功能服务,吸引那些成长性高、文化价值占有的企业入驻,实现从筑巢引凤到腾笼换鸟的本质转变。”

据统计,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全市范围共建有121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涵盖产品孵化、展示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咨询等,推进各区县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提升。

首先是直接文化产品的对接和服务。位于虹口区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音乐制作中心,不仅装备价值昂贵、性能优异且焕然一新的录音棚和三个录音间,而且利用最新的互联网“云技术”,提供“云端音乐连锁营销系统平台”服务,让音乐人、服务商和社会大众实现互动式使用,还提供版权保护和分配的服务。除此之外,该中心还挂牌了全国首家音乐产权交易中心。完备的产品对接,实现了音乐产品从制作、体验、推广和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其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氛围营造和配套举措。作为拥有全国20%的网络游戏产业份额和10%的数字内容产业份额,以及上海70%的动漫产业份额,20万平方米的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开设了国内第一个作为原创产品发布地和展示地的上海动漫博物馆、第一个有效运作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第一个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第一个经国家批准成立的文化产业股权基金等。园区建立了老总沙龙、法律咨询、工商服务、人才招聘等15项基础服务,以及项目筛选、基金申报等15项专业服务,便于园区内企业依托园区的功能要素平台,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成果产业化。据介绍,按照上海市“创意产业百强计划”,该市将引进100名设计大师和100个创意品牌,建立10个人才实训基地,进一步优化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在配套的功能服务中,上海充分发挥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深化文化产业园区的平台金融支持。除了提供文化消费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该市针对文化企业的“轻资产”特征,缺乏有形抵押物特点,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对接。上海市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公司创新开发了“软性反担保条件”为主的八类担保产品,专司服务文化产业的资金融通。如果说资金投入参与园区开发只是搭建硬环境的话,那对于入驻企业的输血就是真正的及时雨。先后有工行上海分行产业集群联保小组贷款、文化名人无限连带责任打包贷款;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私人银行部文化艺术金融服务平台;浦发银行(600000,股吧)“银元宝”园区贷款(2011年共为100多家企业150个项目提供支持)和园区未来租金收益权抵押贷款;上海银行版权抵押担保贷款、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创意贷”等金融产品为园区企业发展壮大“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

立足高远未来文化产业园区前景光明
“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是都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虽然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加值达到1940亿元,占全市比重的10.02%。今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力争突破2000亿元,力争占全市比重的10.6%左右,但面对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幅快于服务业平均值、期末占全市比重达12%的目标",我们还是感到压力很大。产业总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意成果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服务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园区发展有待进一步均衡发展。这些工作需要我们在发展中解决。”业内人士指出。

“起点要高,要有"跳出园区发展园区"的意识,要立足上海特色。世博是上海的名片,具有与其他省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不可复制性。上海要利用后世博时期建设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园区的大体量文化消费体验项目契机,打造集展示、体验、消费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中心,提升文化项目和城市品位。不久之后的迪斯尼也应如此”上海市政协委员们建议。

2012年十月一日,由原世博会中国馆变身而来的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经过两年精心准备,开馆试展。这不仅填补了上海艺术博物馆体系的空白,使上海的艺术博物馆系列形成完整的格局,也使其成为一个普及民族艺术、公众文化艺术教育、承办各种高层次、高水准的艺术、学术交流活动的国际高层次文化艺术交流的综合平台。该馆与邻近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原世博演艺中心)一起,形成了大型综合化的主题文化体验和艺术文化展示带,将带动成规模的高品位相关文化产业共同发展。这样的国际性文化产业区域将有利于丰富上海的文化形象,促进上海逐步迈入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行列。

“目光要长远。紧盯着眼前的租金和企业的产值做不大上海的文化产业、也做不出上海文化产业的品牌。文化产业有其特殊性。前期的投入和后期的价值往往存在时间和价值量上的巨大不匹配。园区在发展中,对于想引入的品牌设计师或行业龙头,尝试免收租金也未尝不可。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最终还是体现在上海市的相关行业中。况且他们的入驻,对提升上海的城市品位和行业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单就这个意义上讲,整个上海就是一个大的文化产业园区。至于园区的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予以补贴,确保政府、企业和园区实现多赢。对于不符合文化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即使租金再高也不能接受。现在很多园区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该负责人说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其实与以前的工业区发展路径非常相似,都是要经过"筑巢引凤"和"腾笼换鸟"两个阶段。现在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基础是我们从业者对于文化产业越来越深入和清醒的认识,以及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对于这个产业的重视。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战略是我们突破同质性化竞争迷局的内在动力,也将带给未来文化创意产业更光明的前景”。

中心战略合作伙伴:上海汇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友情链接:中成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