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7编辑: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9月16日,在上海田子坊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以“洞悉文创园区,解码文创商业”为主题的专业文创沙龙,此次沙龙由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上海汇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举办,也是即将在交大开课的《文创园区与产业地产训练营》的先导沙龙。
沙龙还未开始前,已有多为来宾提前到场,早早在会场占据最佳位置,本次沙龙一共邀请了三位重量级嘉宾,分别是:田子坊创始人吴梅森,台湾南园人文客栈创始人刘邦初以及1933老场坊、中成智谷创始人何增强先生。三位重量级嘉宾深耕文创产业十余年,经历了文创园区几代更迭,对园区过去的辉煌,现今的困境,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使每一位来宾都倍感期待。
吴梅森:走进田子坊,探秘文创街区的“商文旅”之路
三位嘉宾轮番登场,一部田子坊13年前的视频,缓缓的开启了本次沙龙,也引出了田子坊的前世今生。上海田子坊,别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充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是上海石库门的活化石,也是上海市的重要地标。然而曾经的田子坊只是上海众多杂乱弄堂的一角,小工厂、小学校犬牙交错,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这里才成为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朝圣场所。
吴梅森先生提到田子坊的诞生和发展缺少不了四个重要的人物,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田子坊,一个是画家黄永玉先生,他为这旧弄堂起了雅号“田子坊”,使得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多了艺术气息熏染;一个是画家陈逸飞先生,2002年将画室开在了田子坊,带动了一批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一个是经济部门研究所所长厉无畏先生,研究了田子坊如何发展保护,为田子坊的创意产业写了第一本理论书籍,被誉为“中国创意产业之父”;一个是上海创意产业的推手夏雨先生,召集16个部门批准“田子坊临时居改非”,授予田子坊全国创意产业第一块牌子,帮助了田子坊的建设与发展。
除了这四位关键的人物串联了田子坊的前世今生,田子坊聚集了来自各地有梦想有情怀有使命的企业家,他们成就了田子坊,也在田子坊里成就了自己。
田子坊是文创产业中的一个奇迹和标杆,在场的许多企业家与投资者纷纷提出问题。
问:现如今上海文创园区众多,和其他的园区比田子坊的特色和差异是什么?
答:和上海所有的文创园区相比,田子坊最大的差异是没有投资人,我本身并非投资人,只是田子坊开发的策划人。上海所有的园区都有投资者与管理企业 ,而田子坊则是由居民与商家直接对接,中间没有开发商的参与,这是田子坊独有的管理与开发模式,让居民直接享受到开发和运营的成果。田子坊不允许开发商入驻田子坊,开发商的入驻会破坏田子坊整体的规划与发展,是得不偿失的结果。
问:近几年文旅小镇火爆,一部分小镇背后由政府推导,而一部分由企业自己主导,如果借鉴田子坊的经验,要如何才能使文旅小镇建设成功?
答:小镇的发展是由政府在内部的推动的,每一个小镇的建设都有政府在背后投入极大的资金。现在许多开发商都在向开发小镇靠拢,但我个人认为,企业自身去建设小镇是很困难的,建设特色小镇的目的是为了拉动地区经济,增加就业,这需要极大的投入,需要政府推动支持,上海哪一个特色小镇没有政府在背后做推手?创意产业到现在,城市空间越来越小,而创意产业的人才在这个空间里也越来越接近开发商,开发商是拿地造房,而我们是腾地租房,以现在上海物价,我们文创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没有政府的主导,不论是资金还是各类手续都不容易办成。
问:田子坊作为一个文创园区,但又是由居民直接对接商户,居民在挑选商户时又如何保证田子坊文创的调性?而田子坊租金上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还是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
答:田子坊一共467户商家,对于内容,我们当然希望挑选的是优质的企业,也保持田子坊文创的调性。而田子坊的租金则是开放的,主要是市场自动调节,而对于高品质企业,我们积极引入,也会适当的让利。
问:田子坊现在的空间和内容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未来田子坊的发展该向何处?
答:我坦率的讲田子坊没有未来,田子坊为什么没有未来,现在的田子坊有许多杂乱的商户入驻,破坏了田子坊内部的建筑及文创产业的结构,这些都阻碍了田子坊未来的发展,田子坊本身是上海非常有特色的石库门活化石,能够保留当今,就是田子坊最好的未来。
何增强:从1933老场坊到中成智谷,十年迭代话创新
何增强先生经历了文创园区从1.0时代到4.0时代,从最初的空间开发到现在着重内容的探索,他浸淫文创产业十余年,与文创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沙龙分享中,何增强先生认为文创大时代新一轮的机遇已经来临,一线城市的城市更新,二三线城市的产业升级及三四线城市的特色小镇都为文创园区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空间存量。
只有看清趋势才能抓住机遇,何增强先生分享了他所解读的文创四大新趋势:第一,“四区”融合的文创园区新形态,与城市功能融合;第二,“新零售”时代下的文创 空间的深度融合,与传统商场/商务空间相融合;第三,建设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与农村(欠发达地区)相融合;第四,“内容为王”时代已经到来,“空间商”转型“内容商”。
文创落地,创意变生意,智慧变实惠。这是何增强先生从1933老场坊到中成智谷所探索出来的独特见解。十年前的1933着重打造空间,植入文创,使空间价值倍增;而十年后的中成智谷,探索郊区,将空间的美感与内容的丰盈相结合,搭建平台引入三创,从市区引流聚集产业,使中成智谷成为园区升级,存量挖掘的标杆。
园区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在场的来宾都深有同感,市区存量红利时代一去不复返,新存量的挖掘迫在眉睫。
问:1933老场坊也面临着租金到期的现状,那么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1933未来几年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
答:1933一直受来自各方的关注,而对1933未来的发展我自身也做了很多的思考。1933被人所熟知是从他的空中秀场开始,大量品牌的引入,轰动的大品牌秀引爆了整个上海,空中秀场每年只办30场活动,但却占了1933一半的收入。实际上整个市场的大环境趋势,近几年秀也在走下坡路,为此我们也做了大量调整,提出“秀场 剧场”模式,使空中秀场始终运转没有空场,因此一定要与时俱进,面对社会,我们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调整内部结构。而对于园区租约到期的问题,这是现在上海所有老园区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但关键还在于自身硬,有实力就不愁租约到期的问题。
问:1933老场坊与中成智谷都是比较成熟的园区,这两个园区在后期运营当中是怎么做的?如何增加企业的黏性?入驻企业在园区除了租金的优惠,是否有其他附加增值服务?
答:就中成智谷而言,现在园区内是80%的租金收入和20%的经营性收入,为了增加园区企业的黏度,园区内预留了一部分自主经营的空间,包括秀场,影视基地。还有一部分租金转股权的方式,50%的租金和50%的股权,保证园区企业的黏度。同时引入一些服务性企业如360、瑜伽等,作为园区企业配套增加园区企业间的黏性。纯商业的配套则是完全收取租金。
关于营造企业氛围,这对园区也十分重要,园区走到今天千万不能再做简单的二房东,因为这种优势我们太弱,我们根本做不过持有物业的企业,我们的收入只占20%,一旦空租一个月,就相当于空租5个月。我们必须要去做更多具有增值服务的平台,必须让企业感受到入驻这个园区的价值,入驻这里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最近园区企业共同拿出一笔2000万的资金,打造一卡通,促进园区内循环发展,也是增加园区内企业员工的交流,通过员工黏住企业老板,以此保证园区企业的不流失。
问:南浔是中国木地板之都,但现在南浔大力开发旅游产业,关停了大量企业,也使南浔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困境,南浔如果要建设文创园区,是否可以借鉴上海?能获得政府何种支持?
答:现在全国能源转型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今年上海郊区也进行了对低能效、污染源工厂的整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举措。南浔更多的还是在环保层面,还有一部分则是产业的升级层面。对政府来说,肯定是希望产业能从低端走向高端,因此在政策上肯定是会向高端的产业倾斜,各地的情况与政策肯定会有所不同,上海十年前市区产业转型升级,园区都向文创产业靠拢,而南浔,即使关闭了大量低能效企业,但这些企业还是能为南浔带来经济效益的,因此如果南浔做园区,应该是向高能级的规模化的园区转型,以保持南浔的产能经济。
另,南浔不可完全复制上海园区的模式,南浔的情况与上海千差万别,一切都需要因地制宜,要落地,要依赖于当地的产业需求,去寻找新的不做生产的服务业集聚的可能性。
刘邦初:从文创主题酒店看两岸文创差异
“两岸市场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两岸开发理念的不同。”刘邦初先生一开场就用一句话概括了大陆与台湾两岸的文创差异,台湾是文创发展的先行者,台湾无处不在的文化创意也为大陆刮来文创之风。
刘邦初先生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台湾创立了“THE ONE”,这是台湾一支独特的经营民宿的团队。刘邦初先生认为,大陆未来市场是在生活层面的,大陆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独有的文创品牌。文创产业不容易做,这不是一个快速的产业,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耕耘,才会有收获。
文创产业不能是虚无的,必须做到在地,把在地做到极致,就是国际化。“THE ONE”团队的理念是“人天共好”,项目的开发要结合地区风土人情,融入当地居民生活,为地区带来开发成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每个项目的开发同时也在培养运营团队,让运营做到极致,使运营团队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以台湾南园为例,南园提倡“慢生活”,在原可开发40间客房的项目里砍去一半客房,只做二十间,房间面积扩大但舒适度无限延展。南园每间客房的家具陈设都有员工设计,入驻客户都可直接购买房间中的家具陈设,酒店房间变成了SHOW ROOM,即培养的员工又获得了创收,文创嫁接产业,就产生了价值。而在酒店的餐饮方面则是在当地直接购买,取得的都是当季食材,当地居民为南园提供的食材都打上了南园“选一”的品牌,食品品牌化,拉动当地经济。如今的南园一房难求,以20间的量做到了80间的创收,这就是南园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建立比平台更重要。
南园模式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并非一蹴而就。产业必须文创20年,才有文创的价值;产业必须文创化,才会文创生活化。
问:苏州诚品书店经营情况不理想,如何看待诚品书店在苏州的这个情况?
答:在地做到极致品牌就会国际化,诚品书店在台湾做的非常好,但为什么在苏州就不行了呢?大家推想一下,为什么大家到台湾都会去诚品书店呢?因为大陆还没有这样的产品,但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而十年后的现在呢?大陆自身已经有了非常棒的独立书店,在南京有些甚至可以比诚品做的更好,而这些独立书店的落地性肯定比诚品做的更出色,符合中国内地的发展。台湾诚品书店到苏州如果没有改变,那就纯粹将台湾的诚品原封不动的搬到苏州,这只会成为大众打卡的场所而不会转化为商业场所,这也是诚品在苏州经营并不理想的原因,诚品必须要有耐性,发挥它的提案能力,仔细研究当地情况,因地制宜的改变才会在苏州有更好的发展。
问:台湾文创产业讲究慢,而大陆的文创产业则要求快速的回收,慢和快的矛盾该怎么解决?
答:“慢”和“快”并不是说台湾现在都在做慢经济,大陆在做快经济,而是品牌的开发、培养会有一个过程,现在讲的是定位的问题,每一个厂商、供应商的定位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定位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回收模式。快速是为了在资本上更快的募资,快速是为了让事业有更大的市场规模,这和慢是不一样的思考模式,在快速过后肯定会进入慢活,以留住资本留住市场。“快”还是“慢”都要依据当时市场情况而定。
问:安吉是中国有名的竹之乡,最近安吉正在打造优雅竹之城,如果安吉要做特色小镇该如何做?
答:安吉的竹子非常有特色,很有韧性适合做家具,安吉应该寻找有名的设计师,来为安吉的竹子做设计,提高安吉竹子的品牌性和价值性,这是从设计角度看的。但安吉也不能纯粹只做设计开发,要国际化吸引各地来宾就需要突出安吉竹海的美,竹海是整体环境的布局,做品牌推广,让多数人想到竹子就想到安吉,形成整个安吉的一个特色经济区域,不但可以从设计产品还可以从观光、体验、休闲、餐饮的一系列联动中推动经济。
长达3个小时的文创沙龙在来宾的不断提问声中结束,会后仍有许多来宾围绕着三位嘉宾进行深入的探讨,更有许多来宾了解并积极报名参加由交大继续教育学院与汇橙集团合力打造的《文创园区与产业地产训练营》文创班,以期在未来的文创班里能与更多文创产业中大佬级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