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长三角联盟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微博
中心动态

园区实探 | 半岛1919:时光知味,历久弥香

发布时间:2018-11-30编辑: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半岛1919所在地原为上海第八棉纺织厂厂址,前身分别为筹建于1919年的大中华纱厂和1920年的华丰纱厂,大中华纱厂曾一度代表着中国民族纺织业资本发展的高峰,后在外国资本的压迫下被迫倒闭,直至1958年作为上海第八棉纺织厂成为支撑起上海纺织业的龙头企业,工厂承载了人们实业救国的梦想,也彰显了民族企业奋发图强的意志,这里曾人头济济,是宝山人梦想的“铁饭碗”,即使之后逐渐没落也始终是宝山人心中最深刻的回忆。

 

 

 

2007年,这块走过辉煌,沐浴过炮火,承担过重任,经历过没落的老厂房终于迎来一次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但面对的未来却困难重重,以重工业闻名的宝山,在许多老上海的眼里,他的颜色是黑灰的,大上海的灯红酒绿,繁花锦簇与这里都沾不上边,城市边缘地,交通不便;魔都低洼地,生活成本低廉的同时区域功能也不完善。这是外在的困境,而内在是没有可借鉴的郊区文创园区开发经验,只能摸索前进。外在的困境随着宝山的发展正迎刃而解,而内在的困境则整整走过了数年,半岛1919从改造至今,历经十年,有过迷茫,走过弯路,但最后都一一克服,如今仍在不断完善的道路上行走,从曾经初见时的忐忑,到如今再见时的沉稳,半岛1919正在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迈向新的阶段。

 

 

近日,上海创意产业中心重新走访半岛1919,看半岛1919如何让这座百年老厂房重换新生?如何克服困境?如何在都市的低洼地异军突起?

 

粗犷与细腻,矛盾中前行的半岛1919

 

 

半岛1919初期的发展有忧也有喜,忧的是宝山改革刚刚起步,人们对宝山的印象还是郊区、重工,而园区所处的位置也正是又边缘又重工的吴淞工业区。而此时也恰逢上海第一批文创园区的兴起,文创园区多集中于上海市区,如田子坊、1933老场坊等,文创园区在市区内都尚在摸索开发中,郊区文创无从借鉴,而人们也更愿意去交通更为便利,环境更为优质的市内文创园区,又有人愿意来这个偏远的园区吗?如果说市内的园区符合阳春白雪的精致与细腻的话,郊外的园区大概就是下里巴人的粗犷与毛糙了,质疑声接踵而至,半岛1919的前景似乎笼罩着一层迷雾。

 

 

但喜的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半岛1919仍旧凭借着老厂房独特的建筑风格与人文气质以及郊区租金的价格优势,迎来了杨明洁工业设计博物馆、上海十一美术馆、陶艺家等大批艺术家、设计师工作室的入驻,让原本空旷的场地因展览而迎来四面八方的人群,配合旧厂房与现代气息的新建筑群,半岛1919大刀阔斧的引进影视传媒、网游动漫制作、艺术培训机构、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体验中心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成为上海一些重要文化艺术活动的会场,为宝山、为北上海的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带来新活力、新契机、新突破。

 

 

经历百年风雨的工业建筑是半岛1919粗糙的表面,注重细节脚踏实地的运营则是半岛1919细腻的内在。园区发展十年,迎来送往,园区在摸索中也逐渐走出了新改时的忐忑,经验与教训在时间中沉淀,曾经大刀阔斧的招商也需要向精细化行走,“我们现在更关注企业的品质,也更看企业是否与我们园区的文化契合,现在园区聚集了越来越多有情怀有梦想的企业,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而我们也希望园区更进一步。”园区招商经理李女士这样为我们介绍。

 

 

园区的定位需要更精准化,随意的布局不仅破坏园区氛围,也是园区资源的一种浪费,半岛1919当前就已经步入了对商户精挑细选、合理布局的阶段,从驻户选择园区到园区选择驻户,这是一次巨大的跨越,走在园区,这个跨越能非常清晰的展现出来,园区最初的定位也正在逐渐明朗,许多板块已经趋于成熟,例如培训机构,园区已有礼服定制培训工作室、日本剑道培训教室、烘焙培训教室等一系列专业的技能培训机构;再如创意体验,这里的木工坊、陶艺坊、烘焙等已经十分成熟,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创意体验,多数都集中于园区的南街区,这些或培训或体验的工作室形成多样化互不干扰的状态也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在长期的运营下甚至逐渐互惠互利形成产业链融入到了园区的发展生态中,这应当是当下园区发展最理想的状态,大方向把控到位,小细节精益求精,半岛1919十年深耕,将粗犷与细腻相交融,产生独特的化学效应,如今已到收获时节。

 

动静结合,多元叠加发展的智慧园区

 

半岛1919是智慧的园区,在探索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半岛1919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园区最开始迎来的杨明洁工作室与陶艺家都将工作室、展览相结合发展,如杨明洁工业设计博物馆,这座拥有5000㎡的原上海第八棉纺织厂的发电站要合理并充分利用建筑的面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单一的展览会使场地显得空旷而缺少生气,而单一的工作室则浪费这座气质独特的建筑也使原本就硬朗的工业空间更为不近人情,工作室与展览的结合则使这里开始色彩斑斓,5000平方米的六层建筑包含了历史馆、现代馆、未来馆及个人工作室,商务与展厅,动态与静态,博物馆将空间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将最大的开面留给展厅,将最精彩的部分展现给大众

 

 

除了杨明洁本人的影响力外,展馆与工作室相结合的做法也很快为半岛1919打开了局面,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在这里打卡拍照,但像博物馆这样的大面积发展很难复制,半岛1919另辟蹊径,将目光精准聚焦小面积,以园区定位为基点使“商务 展厅 体验”多元叠加发展的想法渐渐成型,这是半岛1919向外学习,向内不断尝试所得到的最适合自身园区发展的新模式。走在南通道长长的过道里,琳琅满目的橱窗使过路的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工作室在进驻之前都经过沟通,园区要求工作室将沿街面作为一个展示的橱窗,后区域再作为体验或办公,这个做法很成功,纯粹的体验很难让商户盈利,而纯粹的办公也会觉得无趣,解决这一矛盾就是将展示、体验和办公结合起来,让人能看、能听、能动手,这个地方就活起来了。”李女士这样介绍着,透过橱窗我们看到的不仅有产品还有室内隐约工作的人群,小小的细节体现了园区最大的用心

 

 

半岛1919以最为智慧的方式解决了企业单一办公、园区多样发展的矛盾,让严肃与有趣共存,黑白与多彩同行,这一做法也使园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些工作室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的成长起来,摆脱初创时的稚嫩成为园区又一大亮点。两年前,中心也曾参观半岛1919,进过园区里的堤旁树木工俱乐部,当时对园区木工坊的印象是小小的店面,从橱窗外向里张望,是各式各样的手工木制品和里面忙碌的工作室,而两年后曾经小小的木工坊却在园区的支持与自身的努力下迅速成长,成为面积剧增年收百万小有名气的工作室。“许多初创企业和工作室都愿意留在我们园区,不仅仅是租金的问题,更因为园区给与的支持和关注,园区愿意帮助初创的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帮助的不仅仅是企业,帮助的也是园区的未来。”说起木工坊,李女士也是十分的骄傲,获得企业的信任、陪伴企业成长,是园区最大的成就。

 

 

小小的变动和布局无形之中优化拓展了城市空间,也提升了周边区域的功能品质,进出园区的大众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办公和冷硬的建筑,而是充满生气的乐园,这里渐渐成为了周边居民散步、游玩的好去处,也成为沪上有名的网红地,年迈的老人带着年幼的孩子在橱窗前驻足观赏,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园区体验泥塑、学习剑道、拍摄写真……

 

 

当前,在文创园区数量急剧膨胀的上海,充斥了众多有形无神的文创园区,大多同质化严重,缺少独特的主题和有效的经营手段,也缺乏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品牌打造的整体意识,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向前迈进,不断学习的文创园区少之又少,而半岛1919就是这少之又少的一员,是北上海洼地里长出来的参天大树。

 

 

上海第一代的文创园区已过十年,已经是实实在在的老园区,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一代的文创园区尽管开发早,没有过多的借鉴经验,一开始也走过弯路,但老园区是最能保持初心的一代,他们跟随社会发展不断积累经验与教训,将挫折化为自我完善的动力,这是当前新兴园区最应当学习的精神,要速度也要有耐性,有效益也应有情怀。

中心战略合作伙伴:上海汇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友情链接:中成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