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20编辑: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过万,涵盖了文化、艺术、科技、传媒、动漫、影视、旅游等各个领域。
这其中,既有798、宋庄、清明上河园、横店影视城等一大批成功案例,也不乏高调登场、低调落幕的烂尾工程。翻检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兴亡史,专家指出:简单复制不可取,因地制宜是关键。
文化创意,点石成金
2002年,一个美国人来到位于北京东郊的798军工厂,租下了闲置的回民食堂,开了一家主营艺术网站的公司。和此前此后陆续搬入的艺术家们一样,他相中了这里包豪斯风格的宽敞空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怀旧气息和比市区低得多的租金。
谁也没有料到,短短数年之间,这个无人问津的废弃工厂就“一炮而红”,成为闻名海内外的艺术区和旅游区,被视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领头羊”和“风向标”。
“艺术并不都是曲高和寡的,它也需要交流,需要市场,好的艺术园区可以为艺术家们搭建一个交流、交易的平台。”金增贺工作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98最火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国内外客商来此采购,这里的画家、雕塑家们创作、经营两不误,生活过得很“滋润”。
同样“华丽转身”的,还有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宋庄。1995年,由于圆明园画家村受到清理,一些画家陆续搬入宋庄,从此,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在宋庄看到,宽阔干净的街道两旁,除了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室、画廊和美术馆,还有各具特色的餐饮店、小商品店、旅馆和超市。一位餐厅经营者告诉记者,画家们不仅带来了“租金”,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
如果说798和宋庄的“旅游效应”只是艺术区的“附产品”,那么诸如清明上河园、横店影视城、西安曲江新区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则是事先就将“旅游”作为题中的应有之义。
作为七朝古都的河南省开封市,尽管拥有铁塔、繁塔、龙亭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旅游业发展一直不景气。而清明上河园的兴建,却给开封旅游打了一剂强心针,这座立足宋文化,依据《清明上河图》兴建的主题公园,每年的门票收入过亿,极大地刺激了开封经济的发展。
“一个好的文化创意,甚至能盘活一座衰落的城市。”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旧区改造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城市文脉的中断,助力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盲目跟风,难有成效
一度萧条的798厂、偏远的宋庄、“捧着金饭碗乞讨”的古都开封,都因文化创意产业的入驻,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文化、艺术、科技、传媒、动漫、影视、旅游……“文化创意”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据文化部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12年9月,文化部共命名了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269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数目已经过万,仅北京、上海等10个主要城市,四五年间就建了30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甚至一些乡镇也开始打造类似项目。
如火如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在激活地方经济的同时,也不无隐忧。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的张娜、江南撰文指出,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意,且受到地域特征和受众规模的限制,罔顾地方实际蜂拥而上的结果,很可能是产生泡沫,“要警惕文化产业泡沫吹大”。
除此之外,同质化竞争严重,也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突出问题。随着798的成功,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本土版798”:武汉的“汉阳造”、重庆的“黄桷坪”、上海的“M50”、广州的“红砖厂”……即以近日而言,长沙的“曙光798城市体验馆”、济南的“西街工坊”,也都号称打造当地的798。
据《合肥晚报》报道,合肥近日正打算将红四方、合钢等上世纪遗留的老厂房改造成“798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该市先期打造的类似项目“1958国际艺术馆”一年前就已经歇业,对于红四方、合钢项目的未来,当地百姓也并不看好。
高调登场、低调落幕,翻检近年来“山寨798”的兴亡史,类似例子并不少见。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指出,798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那片旧厂房,而在于北京得天独厚的艺术家群落和艺术品市场,在缺乏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简单复制,难有成效。
因地制宜,做出特色
对于未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专家指出,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因地制宜,做出特色,不能“千园一面”,“一副方子治百病”。
随着798的成功,很多地区的领导、商家都到798来“取经”。对此,北京798艺术区总规划师暨艺术总监林天强表示,"798"的成功经验可以吸取,但是“798模式”不能全盘复制,每个地区都应该具体分析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特色,因地制宜地设计对应的文化创意产业。
前述合肥“1958国际艺术馆”的“烂尾”,即是复制798失败的典型案例。对此,著名地产策划人葛百会表示,“原版移植”是很多“老工厂改艺术区”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当地人自己的文化记忆,根据当下的商业需求进行文化保留和创新,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正确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各地热情高涨,纷纷复制“798神话”时,798自身的发展却遇到了瓶颈: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回落和房租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撤离79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地游客和本地商贩的蜂拥而至。
艺术与商业孰重孰轻?“文化”和“创意”如何在“产业化”的博弈中不损本真?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领头羊”和“风向标”,798已踏上新的探索之旅。
798:艺术和旅游如何共生?
位于北京东郊的798工厂,闲置以后,一直无人问津。从十几年前开始,一些画家、雕塑家、作家和设计师陆续搬来这里,开起了一家家工作室、画廊、艺术馆和设计公司,萧条的798摇身一变,成了北京首屈一指的艺术区,被视为北京乃至中国的“现代文化坐标”。
随着798的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里:除了“朝圣”的艺术爱好者、“淘宝”的艺术品商人,也不乏“看热闹”的普通游客,且游客的比重越来越大——798艺术区,正慢慢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旅游区。
然而,对于798艺术区的“旅游化”,很多艺术家都表示担忧,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甚至不愿意接受旅游媒体的采访,一位工作人员坦言,“我们是艺术区,不是旅游区,不想在旅游上做过多宣传”。
“看热闹”的游客
时近岁末,持续多日的雾霾尚未散尽,灰蒙蒙的天空下,798红墙灰顶的厂房鳞次栉比,漆黑的铁门、笨重的水管、密密麻麻的电线,处处遗留着工业时代的痕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墙上五彩缤纷的涂鸦、路旁千姿百态的雕塑,以及隐藏在铁门背后的一家家画廊、工作室和艺术馆。
著名的“桥艺术空间”正在举办已故艺术家吴冠中的画展,开阔的展厅里聚集了不少人:有的一看就是“内行”,一幅幅看得极为细致,还向工作人员索要资料、询问细节;有的则明显走马观花,只在一两幅画前略作停留;更有甚者,进门只匆匆一瞥便退了出去。
“以前来798的人,要么是看画儿的,要么是买画儿的,现在明显看热闹的比较多。”798的忠实“粉丝”李南笑着说,“我敢保证,很多人都不知道吴冠中是谁,但他们能来这里看一看,感受一下,也是好事儿。”
去艺术区“看一看,感受一下”,的确是大多数游客的初衷: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林岚表示,“就是想看看传说中的涂鸦墙”,为了留作纪念,她和闺蜜在涂鸦墙边拍了很多照片;市民张女士一家去顺义摘完草莓,为了“让小孩多接触一些有文化的东西”,顺道带女儿到798一游。
艺术家琴嘎的“暗能量”展出让游客田维维有点“不舒服”:黑糊糊的“石头”零乱地摆在墙角,隐约看去,就像一堆断肢;数十根钢管组成的“丛林”里,三头“狼”飞奔而下;撒着玫瑰花瓣的浴缸里,躺着一位长满烂疮、流着鼻血的“女人”……看到这里,田维维忍不住“落荒而逃”。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到压抑、害怕!”田维维告诉记者,尽管自己不懂艺术,但看到这些诡异的雕塑,还是会产生懵懂的共鸣。“或许,让我这种‘看热闹’的外行也深受触动,正是伟大艺术的可贵之处吧。”
“被赶走”的艺术家
随着“看热闹”的游客越来越多,艺术家们的日子,却是越过越艰难:心无旁骛地搞创作似乎已成奢望,日渐萧条的艺术品市场和居高不下的房租,更让这群不善经营的理想主义者疲于应付:为此,很多人不得不撤离798,另觅艺术的“净土”。
在雕塑家金增贺的工作室,自称金增贺兄长的看店人守在门口,外面天寒地冻,出入的游客总是忘记关门,他只得同时扮演“门僮”的角色。趁着没人,看店人跟记者抱怨起游客的“低素质”:有的游客无视“禁止触摸”的牌子,随意碰触甚至大力敲打雕塑;有的游客在工作室大声喧哗,对雕塑品头论足,甚至口出脏话。
“虽然我们的作品不一定好,但被完全不懂艺术的人随意侮辱,还是很让人难过。”看店人说,真正懂行的人只会静静欣赏,有时候一尊雕塑都能看上半天,“我们欢迎这样的客人,不管他买不买”。
遗憾的是,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回落,登门的“行家”越来越少,买家更是寥寥无几,金增贺工作室已经很久没有卖出一件作品了。生意萧索的时候,看店人会忍不住追忆四五年前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来798的大多是圈内人,尊重艺术,又肯出价。”
环境越来越喧嚣,生意越来越难做,房租却居高不下,看店人说,他们早已萌生退意,只不过租房合同尚未到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下家”——对于这间小小的雕塑工作室来说,半年房租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前不久,798艺术区创始人之一、摄影家徐勇的“时态空间”被物业强行封闭,在原“时态空间”外的走廊里,记者看到了一张关于徐勇“拖欠房租”的公示,公示旁边,是新的招租广告。
尴尬的798
随着艺术机构的撤离和普通游客的增多,798的餐饮店、服装店、工艺品店越来越多。三个月前,南锣鼓巷的油纸伞店“若水堂”在这里开了分店,此前如“创可贴8”、“兴穆手工”等创意小店也已陆续入驻。
在一家名叫“铁匠营”的创意小店记者看到,不大的店里挤满了游客:有的抱着“世界第一辆汽车”爱不释手,有的兴致盎然地摆弄着“煤气罐”造型的小音箱,有的家长磨不过小孩,只得买一个埃菲尔铁塔的小挂件儿安抚……
相较于“曲高和寡”的画廊和艺术馆,这些“物美价廉”的创意小店显然更容易戳中游客“萌点”,更不用提各种咖啡馆、小吃店和路边摊了。然而,以“当代艺术”知名的798毕竟不是南锣鼓巷,有艺术家指出:当798变成一条游客街,它就已经不是798了。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在艺术家们眼里,798已经“沦落”成一条游客街,但在普通游客看来,这个“旅游区”却还不够成熟:多位游客表示,798的旅游标识系统太过混乱,下了公交车找不到798,进了798更是“找不着北”,很容易迷路。
王先生是一位油画爱好者,慕名到798看画展,绕了几圈后,却只找到两家画廊展出油画,觉得很不过瘾。“不知道是画展本来就少,还是我没找对地方,要是能有统一的规划,把画廊集中到一起就好了。”王先生说。
此外,从去年开始征收的停车费,也对798的旅游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此,物业表示是为了整治“乱停车”现象,对普通游客妨碍不大;而一家创意小店的店员却告诉记者,停车收费以后,798的游客少了很多,小店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鉴于游客越来越多,有人建议798正式设立景区,收取门票,以门票收入扶助艺术机构,确保798的艺术氛围。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艺术家表示并不乐观,“收钱容易分钱难,798的未来,已经离艺术家越来越远”。
宋庄:艺术旅游怎么做?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798、宋庄等艺术园区,旅游作为艺术经济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受到艺术界和旅游界人士的关注:艺术区需要旅游吗?艺术旅游怎么做?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著名“画家村”——宋庄。
走进宋庄,邂逅艺术名人
作为一个不懂艺术的“门外汉”,初次进入宋庄,记者很有点露怯:宽阔、干净的街上没什么人,街边遍布着各色画廊、工作室和美术馆,大门静静地敞开着,仿佛在做无声的邀请,又好像有点神秘的疏离。
小心翼翼地进入一家名叫“天都画苑”的画廊,迎面是几幅大型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分门别类地陈列在空旷的展厅里,入口处的长桌上摆着印刷精美的资料和画家名片,记者不由得翻看起来。
“那些都可以随便拿。”不知何时,从展厅后面转出一位年轻的女士,亲切地和记者打招呼。得知记者是“外行”,她笑着说:“画儿挂出来就是给人看的,没什么内行外行之说。”她还带记者参观了位于展厅里侧的工作室,那里偶尔会有艺术家现场作画。
在一家名叫“恩溢泽”的画廊,记者遇见了正在创作的国画家秦绍铭。薄薄的宣纸被固定在墙上,随着画家看似随意的点染,一幅江湖烟雨图很快跃然纸上。看到静立一旁参观的记者,秦绍铭主动挑起话头,跟记者聊起了天。
秦绍铭说,对于他这样的画家而言,宋庄就像一个“乌托邦”,人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只因为这里清幽的环境和浓郁的艺术氛围。现在,宋庄的艺术家已有近5000位,除了画家,还有雕塑家、摄影家、诗人、音乐人、独立制片人等。
如此庞大的艺术家队伍,让“邂逅名人”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变得非常普遍。一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由于常来宋庄看画展,他好几次在公交车上、街头巷尾撞见鼎鼎大名的画家,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量身定制,打造艺术之旅
和记者一样,很多人对“艺术圈”并不了解,对艺术和艺术家充满好奇。正因如此,不少艺术区同时也扮演着旅游区的角色,承载着无数游客的“艺术梦”。
据大宋旅行社负责人王婉婷介绍,近年来,随着宋庄艺术区越做越大,来宋庄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既有文化考察、艺术品收藏的专业人士,也不乏对艺术感兴趣的普通游客——艺术旅游正在成为宋庄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大宋旅行社官网,记者看到了针对宋庄画廊、工作室、创意餐吧、美术馆的9条旅游线路:其中,既有“低碳环保艺术游”、“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发展考察游”等传统观光项目;也有“艺术创意体验游”、“艺术工作室交流游”、“艺术亲子游”等深度体验游。
“考虑到宋庄的艺术门类、艺术机构较多,游客时间有限,我们会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感兴趣的旅游项目。”王婉婷告诉记者,“量身定制”是宋庄艺术旅游的突出特色,受到艺术家和游客欢迎。
据了解,目前和大宋旅行社合作的艺术工作室有20多家,游客不仅可以进入工作室参观,还可以跟艺术家现场交流,甚至在艺术家的带领下完成一部作品,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
固本培元,保护艺术生态
对于宋庄的旅游发展,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有人说,游客的大量涌入会干扰创作,抬高生活成本,威胁到宋庄的艺术环境;也有人表示,作为“潜在买家”的游客可以激活宋庄的艺术品市场,提高艺术家的收入。
对此,王婉婷表示,旅游发展带来的人气过旺,势必会对艺术家的创作造成干扰,这就要求旅行社在艺术家和游客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并且把握好度。相比于“贸然闯入”的散客,“高端定制游”更受艺术家的亲睐。
房租看涨、艺术家撤离,是宋庄面临的另一个困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家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补助政策,在艺术品市场低靡的时候,帮助艺术家度过难关,以保护宋庄的艺术环境。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类似宋庄、798这样的艺术区,艺术家和艺术氛围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要像自然风景区保护自然、人文风景区保护文物一样,优先保护好艺术区的艺术生态,不能舍本逐末。”